层次越高的人,越懂得控制情绪

时间: 发布:admin 浏览:

文/迷思牛

 

1.

一个人人格的完整度,是衡量他能走多远的终极标志。

晚上九点,在电梯里遇到邻居小北和她的母亲陈姨。

打了声招呼以后,小北还是低着头不理人,为女儿的不懂事,陈姨脸上多少有些尴尬,赶紧给我比了口型:她又失恋了。

又?看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。

关于小北的事情,我其实早有耳闻,并且不止一次听到她的故事。

小北今年30岁,谈过几段恋爱,分过几次手。

也许早就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,面对感情中的聚散离合,断不会哭天抢地,颇能看得开。

最近一次的“断舍离”,却令她极为苦恼。

因为分手原因还和上上上次一样,她怀疑这是对方脱身的借口,可为什么每一任前任都巧合的用同一个借口?

前两天约会时,男友一直拿着手机,且时不时地盯着屏幕。

小北看到,一瞬间火冒三丈,立马站在马路牙上,提高嗓门,就和男友恶狠狠地大吵一架。

盛怒之下,情绪过于激动,她拿起男友的手机,当众就往地上摔。

好在手机没事儿,男友也没说什么。一切看上去,就像是小北在单方面的无理取闹。

待到第二天,小北冷静下来,觉得行为不妥时,男友反倒心平气和,云淡风轻地主动提了分手。

给出的解释还相当官方:和你在一起太累,因为你太不成熟了。

30岁了,不是13岁,不是18岁,可是,每一段恋情都死于同一个原因:情绪不稳定和不成熟。

其实,哪有那么多的情绪不稳定和不成熟,说到底,无非就是她根本就不懂自己的内在需求。

因为不懂自己,所以只能用宣泄情绪这种张牙舞爪的方式,来表达潜藏着的需求。

更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是,小北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早晚会坑到自己。

可是人格的养成,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。

等到吃了亏,痛定思痛,想要改变自己时,才惊觉在同一个坑里,自己早已经摔倒过无数次。

有时候,直面自己的内在需求并不容易,可更多时候,做出改变却更难。

 

 

 

2.

一个人心理成熟的界碑,不是18岁的零点,而是从内心深处,认识到自我人格中不完美的那一面,从而直面自己,不被情绪所管理,不做情绪的奴隶。

在心理学中,关于情绪问题,有一个有意思的描述:踢猫效应。

相信在生活中,你也一定有过这种情绪失控的迁怒经历。

一个男人在公司被自己的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,心里非常愤怒。

回到家中,看到老婆没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,于是不禁怒从中来,把老婆骂了一顿,以排解心中怨气。

而妻子呢,更觉得委屈不已,自己在外辛苦一天,回到家里还要做饭,还无缘无故被老公不分青红皂白骂了一顿,心里十分窝火。

晚饭过后,妻子把儿子叫去写作业,儿子磨磨蹭蹭玩游戏不去做作业,于是妻子又狠狠地把儿子批评了一番。

孩子被批评后,满腹委屈。在回房间的路上,看到家里的猫咪躺在地上,于是使劲儿踢了小猫一脚。

踢猫效应讲的是坏情绪会一层一层的传染下去。

尽管阐述到这里就结束了,但是故事的走向,我们依旧可以续写下去:

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成年以后,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;

妻子常年忍受丈夫的情绪暴力,最终忍无可忍,选择和丈夫离婚;

丈夫在妻离子散之后,抱怨命运不公,性格孤僻,与人相处愈发困难。

……

发脾气谁都会,收得住情绪才是一个人的真本事。

更不消说,这世界上,没有一个人有义务,兜得住你的全部情绪,尤其还是负面情绪。

一个成年人,如果连控制情绪的能力都没有,任由负面情绪泛滥,那纵然阅历再丰富,也不过是社会巨婴。

说到底,情绪管理只是一个人核心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。而更深刻的了解自己,更清楚自己的内在需求,才是一个人心理成熟、人格完善的所在。

 

 

3.

今年三月份,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自己身上最大的优点。

既不是勤奋,也不是努力,竟然是了解自我内在需求,从而保持性格中乐观不抱怨的那一面。

我发现那些总是乐观的人,他们总是看到更光明的未来,他们甚至不会抱怨。

因为当人们抱怨的时候,他们正在失去机会,并且被抱怨遮挡了思想。

机会何时出现?机会在别人抱怨的时候出现。

不因抱怨而失去某些重要机会,不因无理取闹而失去某些重要的人,这是比无休止的情绪宣泄更长久的快乐。

工作中、婚姻中、人际相处中,每一天每一秒,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一些自己无法掌控、无法理解的事情。

这时候,人难免就会陷入情绪中,被困惑蒙住眼睛,被愤怒控制大脑,失去判断力,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

当我们面对这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时,要做的不是重蹈覆辙,而是审视自我人格中需要完善,自我需求中需要满足的那一面。

打破心理接受范围的天花板,保持平常心态,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。

所谓成熟,不过就是拥有一个完善的人格,了解自己最真实的需求罢了。

可是,知易行难。认识自己是一回事,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是另外一件事。

到后来的庸常岁月里,很多人会慢慢发现,改变自己是很难的事情。

而自己人格上的不足,像小北那样差劲的情绪管理能力,像电视剧《我的前半生》中罗子君那样没有安全感……

这些都会让你一次次重复性的掉入同一个坑,难以自拔,又无能为力。

因为,你会发现自己对此竟然束手无策,压根不知道怎么去完善自我。

 

 

 

4.

有人深受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,有人一言不合就闹情绪不佳。

有人惶惶不可终日缺乏安全感,有人面对人生逆旅不知所措。

有人意识到自身人格的不足,有人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所有的人在遇到困扰时,似乎都会回归到同一个赛道上:既不了解自己内在需求,也不知道怎么来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。

我在接触了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后,才意识到,人格之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,而重塑人格、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当然,很多人认为,是不是只有心理有问题或者需要心理援助的人,才需要了解心理学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

心理学的本质,不是读心术,不是琢磨他人,而是深刻的认识自己,然后指引你从内在真正接纳自己,从而引发行为上的改变,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。

在没有接触心理学的时候,我自己也易受外界干扰,性格中多有不足之处,待人接物多有不妥之处。

等到真正学了心理学后,才逐渐开始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,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知。

理解了自己,随之而来,人变得柔软,安全感回归,也就不再轻易剑拔弩张地来对抗世界。

更重要的是,在深刻的自省以后,自己反倒成为自己的治愈师。

心态平和之余,还能不断地完善自我,更好的与自己,与他人,与世界相处。

为什么说人人都要学点心理学呢?

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:如何更深刻的认识自己,如何使一个人发展的更好。

未经审视过自己的内在,不足以谈人格完善与心理成熟。

我们每一个人终其一生要做的事情,只有一件,就是:了解并改变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