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》在线阅读试读|李尚龙

时间: 发布:励志人生 浏览:

[推荐序1 ]

保持对于“我”的热情

新精英生涯创始人、著名生涯规划师 古典

我浏览完所有龙哥的文章的开头,边看边乐——前10篇里有9篇都在第一行出现了“我”字,最近是第二个字“在我看来”,最远的也只在第二行。

我想,一个多么自恋、热情又有洞察力的家伙才会这么写作,就着自己的故事看人生,就着自己的人生谈你的人生(当然我病更重,请看开头)。尼采应该是这么写的祖师爷,他的《看哪!这人》里直接从目录开始“我”起:“一、我为什么这样智慧; 二、我为什么这样聪明; 三、我为什么写出了这样的好书。”

但是,好在这是一本很真实关于“我”的书。

马克·吐温曾经谈论自己的写作方式——他常常会面对一张白纸好几个小时,写了又划掉,一直到有一句“真实的句子”被写出来。然后他对自己说:“如果我能写出来一句,我一定能写出下面一句。”一直到完成整本书。

我觉得这本书也是这样写就的。

这是一本关于青年人“我”的书,所有的故事都从“我有一个朋友”开始,到“我发现”,然后是“我觉得”结尾。借着这些故事,龙哥在书里讨论“你只是假装很努力”,宣布“我已经长大了,放手吧”,告诉你“告别的时候要用力一点”,讨论“谁是对你好的人”和“别和太爱的人结婚”,有时候我会很感叹,一个九零后,竟然能有这么有趣的思想……

如果你和我一样,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中国城乡街道里长大,在压抑的中学大学里度过残酷青春,在功利主义的社会里闯荡,兜里又还揣着梦想,这些问题你就避无可避。就像抱着一只心爱的兔子挤地铁的人,这些问题如面目模糊的陌生人向你迎面挤来,你避无可避,只能迎击。

所以,这是一本真实的书。故事都是真实的;观点不管对错,也都是真诚的。以做学问的角度去看——这些“我的一个朋友”的故事,无名无姓,面目模糊,很难成为立论的证据。但读完体味,又觉得其真实丰满——你几乎马上能对应出生活中的人来——就像你讲的那些关于“我的一个朋友”的笑话,听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你自己啊。

我也曾特别端着地写:“从生涯规划专业的角度,很多地方还需打磨——有些观点还有些冲突,有些思考缺乏体系。但是这样的思考难能可贵。”这样显得我比较理性和专业,后来我也把这句话划掉——因为这个说法不真实。

真实的青春,不是这样的。

真实的青春是无知的,等我们中年回头,我们发现我们原来对于人生、社会、感情其实一无所知,但那个时候,请保持这种宝贵的无知。

我们虽然不了解这个世界,但莫名其妙觉得可以走遍;我们虽然不理解爱情,但是每一次都全力以赴;我们虽然被社会撞得头破血流,但是我们乐观得要死,认定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而改变。

最后,这个世界真的就因为这样的人改变了。

这种宝贵的无知,最有力量。

纪伯伦说:“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关于青春的知识;因为青春忙于生计,没有余暇去求知;而知识忙于寻求自我,无法享受生活。”所以年轻就要轻狂一些,中年要稳健一些,老了就端庄一点。如果你年轻时候不轻狂,老了老了又憋不住了,这就是耍流氓。

所以我觉得读这本书,比读本虚头巴脑、不讲人话的《人生20个你不可不知的哲理》之类的书要畅快得多;比读一本不知道哪里翻译过来,以“当扎尔伯克小时候”或者“麦克斯是硅谷中XX公司的CEO”开头的成功案例集要接地气许多——别硅谷了,翻译这本书的人连中关村都没去过。别讲理论,别说别人,就说你自己。你自己的故事,自己的快乐,自己的痛,才最有力量。

别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,做你自己,这个世界需要的,就是你做你自己。

请保持这种对于“我”的热情,这种年轻时宝贵的无知。

因为,世界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人改变的。

2015年5月10日

古典

 

[推荐序2 ]

看似忙碌的人生

《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》作者 卢思浩

10年时我在日记里写:“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,无非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,很有距离。”而我们离想象中的自己越来越远,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在一点点地辜负自己。

关于焦虑,我发现我们或多或少地都陷入了一个怪圈,这个怪圈叫:我们看似忙碌,实则焦虑。我们总是心血来潮想学习,于是买了很多单词书,再也没有翻开过;我们总是备受刺激想健身,于是找了很多攻略,再也没有动过;我们总是信誓旦旦要读书,于是买了很多书,再也没有打开过。

我们总是花很多时间在社交网络上,把认为有用的东西另存为,直到你的硬盘存满了资料,你还是没有看过。

我们忙碌,可我们却没有真的去了解那些自己精挑细选留下的内容。我们花时间收集,却忘了最重要的其实是花时间去消化。

你说你想要当自由撰稿人,可从不见你努力写稿;你说你想考研,可从不见你背单词做题;你看到学霸时嗤之以鼻说这样活着没意思;你看到有人旅行又不屑一顾地说这只是随大流。我开始怀疑你挂在嘴边的是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,我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在一遍遍地逃避和自我安慰中变得惴惴不安。

一本书买了不看也不过是印着字的纸而已;单词书买了不背充其量就是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;下载的演讲公开课不听也只是一堆无用的影像,可能你只是随手下载了,就再也没有去看过。于是有一天你发现,堆积的东西已经看不完了。

你看着一个个公开课、一本本单词书,无从下手从而越发焦虑。拖延和等待,是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。

我不知道这样的人有多少,但是我可以肯定,每个人身边几乎都有这样的人。他们做一些事情,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,或者深思熟虑的结果。而是他们想要让自己忙碌起来,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被别人落下太多。

不要看到别人做什么好,就去尝试做什么,因为每个人表现给你看的不一定就是全部。很多时候你跑到别人的轨道上了,才发现那个不适合你,看起来光鲜的其实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苦逼。看到全部,再谨慎地做选择。

那么怎么打败焦虑?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,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。

翻完尚龙的书,让我忽然想到了以上的文字。

这本书的文字,让我有了久违的感悟,我希望你在看完这本书之后,也会有所感悟,会真切地做起身边的每一件事。你知道,行动这件事,从来不需要等到什么好天气什么好状态,此时此刻就是永远,此时此刻就是一切。

共勉。

2015年4月14日于墨尔

[自序]

梦要够疯,够疯才能变成英雄

五年前,我拿着一个刚写好的剧本给投资方看,和他们喝了一个下午茶,聊了很多。我走出咖啡厅,僵在脸上的笑容却再也笑不出来了。的确,我被拒绝了。

那时的我,在大街上痛苦着。心想,我这么努力,为什么还是没人能认可我的故事,这世界靠努力还有用吗?凭什么他们的出生条件比我好,不用为生存期发愁?凭什么他有这么好的机会,而我没有?凭什么!凭什么!

我到家时,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。打开灯的刹那,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既然抱怨没用,为何不收拾行囊继续启程;既然积极向上也是一天,自暴自弃也是一天,为何不充满希望地活着;既然无可避免地到了晚上,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手把灯打开。

我更明白了,其实曾经那些自己的努力,都只是一些假象,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自欺欺人。

看似每天都去自习室带了很多书,却还带了手机;看似晚上学到很晚,却只是在发呆;看似在健身房锻炼,却仅仅拍了两张照片在朋友圈……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浪费时间,没有目标的努力都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。

逐渐,我开始每天给自己写计划,每个月给自己设定目标,不为别人不为表象地努力。路一步步地走,走得很慢,但没有停。

直到今天,我终于懂得了,那些曾经的动力,那些过去的用心,其实都是有回报的。只是,你是真的走心了,还是只是做做样子。很多时候,一个跪着行走的人,不代表他今后一定会站起来;但一个思考过自己为什么现在跪着的人,今后一定会像巨人一样,潇洒地立起来,俯看这个世界。苏格拉底曾经说过:不自我检验的生活,不值得一过。而我觉得,不明不白盲目努力,更不值得。

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是一个坚信靠自己的双手能改变命运的人,那么,你应该会喜欢我的文字,喜欢我的观点,喜欢我给你讲的故事,喜欢书里的这些人。

这本书中,很少有一些无济于事的心灵鸡汤。很多鸡汤,只在为你现在的颓废状态找借口,为你的迷茫寻觅理由。其实并不是每件事都能慢慢来,并不是每个人上天都会给最好的安排,并不是每个傻傻努力的人都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这本书的文字,没有无聊的励志,都是发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,这些故事的背后,倒映着生活,倒映着我们。它们会告诉你“只是看起来很努力”的生活状态是可怕的;它们会告诉你,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不要口不择言,因为“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过分的直白”;他们会告诉你,逆境并不可怕,不要为合群而合群,因为“你以为你在合群,你在浪费青春”……

写的这些人,和你我一样,都是普通的人,只是在他们身上,发生着一些不普通的故事。我作为一个旁观者,默默地看着这些平凡的而不平庸的故事,安静地想着这些孤单但不孤独的情节,时而感动,时而热泪盈眶。李安曾经说过:我们的生活需要讲故事,要不然生活就会像π一样无止境下去。很荣幸,我有机会见证他们,并记载着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:背井离乡追梦的月月,名校休学的小女孩,抛弃稳定生活的南,对爱不离不弃的飞……

写这些文字的时候,经常在夜晚,或许翻开这本书的你,也是在夜晚。台灯照着每一个努力的面庞,照亮了内心的宁静,或许,照亮了你的泪光。其实没事,谁的深夜没有痛哭过。但你要相信,正在努力的你并不孤独,其实,努力的人从来没有孤独过。

所以,或许您和我一样,都相信努力奋斗的价值,都坚定地明白青春就是去折腾的,都清晰地知道梦想是多么的伟大。那么,如果有梦,梦要够疯,够疯才能变成英雄。

当得知这本书能被出版的时候,自己的内心深处充满暖暖的感动和感激。感谢喜欢我文字的每一位,因为你们,这本书才能拨云见日,也因为你们,才让我的码字有了意义,感谢你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。

2015年4月2日

李尚龙

梦想和奋斗

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

看起来每天熬夜,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;

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,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;

看起来去了健身房,却只是在和帅哥、美女搭讪。

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

一次上课的时候,一个女孩子垂头丧气地跟我说:“老师,我考了四次四级,还没过,究竟是为什么?”

我说:“你真题做了吗?单词背了吗?”

她拿出已经翻破了的真题,跟我说:“你讲的所有题目我连答案都记得,我这么努力,为什么过不了?”

这是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,其实英语四级考试是一个超级简单的考试。据说,每年通过率有百分之八十多,那些没过的百分之十几还包括了裸考的和放弃治疗很久的学生。我想,一个人要多有毅力,才能一直保持在后百分之十几坚定地不过,并且连续四次。

可是,看着这个学生满满的笔记,我心想,看起来是很努力啊,没理由不通过啊,这孩子会不会是脑子不好使。

聊了很久,无解。

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医生知道病人有病,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医治他一样。于是,我只能使出大招:“你这么努力,放心吧,下次你肯定能过的。”

那个学生讪讪地说:“但愿如此。”

对这个世界来说,没有什么果是没有因的,即使现在看不出原因,但也一定是存在的。

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女孩子,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课堂上。

结课那天,我来到她的位置旁,指了指她的空位置,问她身边的一个女孩子:“你认识她吗?”

她说:“认识,她是我同学。”

我说:“她为什么总是逃课?就第一次来了。”

她笑笑说:“她事情比较多。”

就是那天我找到了病因。这个女孩子是学生会主席,同时兼几个社团的团长,参加组织活动很积极,朋友也很多。唯一没有时间做的事情,就是独处。可学习英语其实是一个特别需要独处的过程。而她只是做了一套真题,草草地对了一遍答案,然后冲出自习室继续做学生会的事情了,至于这套题,在她脑子里只留下了“我这么努力地做了一套题”的意念,其余的什么都不记得。就像她告诉很多人自己报了一个班,可是几乎从来没有上过课;就像她找很多人探讨过怎么学英语,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记住点儿什么。骗别人很容易,骗自己更容易,可是,骗这个世界有点儿难。

我想起了一个女孩子小白,她总是喜欢让我给她推荐一些电影和书,还要求是格调很高的。因此,我每次看过的书都会给她拿过去让她看。她每次看完,都会发一条微博,下面无数个赞。

有一次我跟她闲聊,问她:“你告诉我一下,上一本书你看完记住了什么吗?”

她说:“忘了(耳边好像有一只乌鸦在叫)。”

回到家,我看她的朋友圈上说又看完了一本书,我赶紧给她的朋友圈点了一个赞。

另一个朋友小路,特别喜欢去自习室,然后每次在朋友圈都会看见她的文字:最近很累;快考试了,最后几天拼了;早出晚归……

她写下的生活,总是那么波折、努力。她给别人看的日子,都是那么具有正能量

可是,该不过的,还是过不了。她的所有考试结果,似乎都是波折和无奈。

因为毕竟,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给别人看的,而是这些努力是否真正到达了内心,变成了提升。一次和她一起自习,看见她带了会计书、英语书、考试卷子……还有手机。

她一上午的学习其实都是在刷朋友圈、刷微博。这种所谓的努力,其实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。

看起来每天熬夜,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;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,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;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,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;看起来去了健身房,却只是在和帅哥、美女搭讪。在我们身边,总有一些笔记记得很认真的人,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;也总有那些学习成绩非常好,但看起来并不怎么认真的人,很多人把他们定义为聪明,其实他们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摒弃了诱惑,一心一意地在努力,虽然那些努力没有让别人看到,但那段时间没有被干扰。

这种感觉你不一定要让别人知道,有时候你也在深夜去痛斥这个世界的不公,你说自己这么努力,为什么那个谁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用心,最后却有了很好的成绩。可是,他们的背后和你的背后,究竟做了一些什么?你的生活和别人看到的你的生活,是不是一样的呢?因此,你知道,那些所谓的努力时光,真的头脑风暴过了吗,真的走心过了吗,真的问心无愧了吗?或者,它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。

 

你以为你在合群,你在浪费青春

写这篇文字的时候,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。那天,一个学生告诉我,一个宿舍四个人,他是唯一不玩游戏的,可是他们群起而攻之:“学习有什么用啊?装什么啊?你不加入我们,今后怎么可能会有出息啊?”那天我特别郁闷地想起了我的大学。

其实,在那个群体里面,过得很难受。

我忽然明白,来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合群,而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,然后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群体。

这感觉就像你是一个篮球高手,为什么要在一群学英语好的人中间合群呢?无法选择自己的室友,但是你能决定自己的朋友;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活圈子,但是你能决定自己的理想境界。

合到该合的群,寻觅自己要的,无论是理想,还是朋友,才是大学四年该做的。

曾经有一个宿舍,宿舍里面八个人。每当宿舍里的八个人都凑齐的时候,寝室长总会组织一个游戏,就是把八个人分成两组,每组三个人,组织大家打牌,剩下两个人就打开电脑,打起了DOTA(一种网络游戏),或者拿出手机不停地刷着网页,或者躺在床上拿着PSP(一种玩游戏的工具)等待着他们的轮换。

然后,一晚上就这样过去了。

然后,一年就这样过去了。

然后,四年就这样过去了。

八个人里面,一定会有一两个人混得还可以,但是也一定会有人混得差。混得可以的,在大学四年,活得多么假:因为他组织别人堕落,自己却坚定地向前,表里不一,活得多么难受。而混得差的,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。他根本不知道,他就是跟风了,可是到底哪里出了错误。

最近的课堂上,我不停地强调一点给我的学生:大学期间,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室友,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。

因为,最近我开始发现,寝室,是堕落的开始;合群,是淘汰的起点。在好多人的字典里面:

四个人,三个人不停地下载着苍井空出演的电影,第四个人不看,就是不合群。

四个人,三个人打着游戏,第四个人不玩儿,就是不合群。

人是怕寂寞的,于是,大多数人都选择合群。

可是,你以为你在合群,你在浪费自己的青春;你以为你交了朋友,当你毕业一无是处时,谁还会把你当朋友;你以为你大学四年不孤单,当你毕业没有工作时,没有老婆的日子,你会更孤单。

有人说孤单痛苦,那谁又说过,实现自己的理想,不会痛苦?

我短暂的大学期间,目睹了太多为了合群而合污的惨剧。

记得大一,总有人叫我打游戏,我也打,可是留下的,是和他们一样的空虚。

记得大二,当他们拿着手机不停下载新的游戏,我在角落却拿着单词书背单词。

记得大三,寝室七个人对我集体发起攻击,说我不合群。更有人到处说我傲气逼人,到处说我坏话,但是我明白,与众不同,不是我错了,最后我只有申请换寝室。但是现在我明白了,几年后的今天,当一些人在烈日下暴晒时,我却在空调房里写文章。

最重要的是,我已经忘记了当时说我不合群的那些人的名字是什么。我知道,他们中有可能还有人惦记着我。但是我只想说,他们惦记着我,说明他们生活里面不能没有我;而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,说明我的生活里面可以没有他们。

直到今天,我认识了许多人,有些是有名的大导演,有些是知名的演员,有些是很牛的实业家,有些是银行、政界的大亨,有些是当初都不会正眼看我一眼的美女,最重要的是,我交了一帮好朋友。此时此刻我才会感激,当初我没有合群,现在,我才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群体中,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。

如果当初我合群,现在身边,又会是谁,又会是什么景象。

我一直坚信,英雄,永远是孤独的,只有小喽啰才扎堆。“二八定律”永远适合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:百分之二十的人,占有百分之八十的资产;百分之八十的人,为百分之二十的人服务。

尤其是男孩子,大学四年,一直合群,一直在寝室,一直不打开视野、故步自封,做井底之蛙,这一切,总会在今后走进社会的某一时刻一次性地还给自己。

而女孩子,更是需要在大学中培养出独立的人格,依靠一个男人,永远比不上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未来踏实。

但是,我想说,我这里说的不合群,不是结仇,不是桀骜不驯。这里,我在大学做得不够,我检讨。至少,千万不要得罪人,因为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。但是这不代表连话都不讲,或者恶语相向。你支持他的生活模式,只是你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。

这个世界很邪门,你永远不会相信,当年最浑蛋的那个人,十年后会是政治界最有潜力的谁;你也不会相信,当年最不合群的人,成为了百万富翁。

无论如何,那些有点儿成就的人,都不合群;就算表面合群,他们的内心,也总有着自己的一片世界,他们喜欢静静地思考,并且一直向理想迈进。

 

以赚为目的的兼职,是最愚蠢的投资

2010年年末,那是我刚当老师的第一年,认识了一个好朋友——在人民大学经济系读大一的学生。我一直觉得,人民大学经济系是超级牛的专业,因为很难考,加上我很渴望知道一些经济学的知识,所以就一直巴结着她,好让她给我讲一些知识。我们总是在咖啡厅约着喝两杯咖啡,因为我已经开始工作,所以大多时候都是我出钱。直到有一天……

她跟我说:“龙哥,你能不能在什么英语培训机构介绍一个兼职给我?”

我说:“为什么?”

她说:“因为我最近很缺钱,老让你请我也挺过意不去的。”

我说:“那你考过四六级、雅思、托福了吗?”

她说:“我才上大一啊,必然都没考啊。”

我说:“是啊,你才上大一,着什么急赚钱啊。”

她停留五秒钟说:“你真不是好朋友。”

后来在她软磨硬泡下,我把她介绍到了一个专门教小孩儿的机构教少儿英语。她的学生都是小学生。她上课,对学生们讲着字母表,说着Father(父亲)、Mother(母亲),然后和学生们玩儿着老鹰捉小鸡。

第一个月,她赚了四千多元,十分开心地请我吃了一顿饭。

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个大一下学期。她存了一些钱,所有人都为她叫好,认为她真励志。

可是,我发现有一些不对的地方。因为如果你一个月从一个公司拿走四千元,那么你至少应该给他们赚到两万元。而你给他们赚到两万,你至少应该每天搭进去八个小时。你的一个月才值四千元?

后来我才知道,她每天备课的时间高达十个小时,除去吃饭、睡觉的八个小时,她只剩下六个小时用来完成自己的学习。就算这六个小时真的全部拿去学习,都已经不再是专职学生,而是一个兼职学生。她在备课上高达十个小时的输出,远远大于不到六个小时的输入。在最该学习的时候选择输出,大学四年的意义何在呢?

那天我和她深聊了一次,她感谢了我,说:“龙哥,你说得对,我写辞职报告吧。”

接着,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主管跟她谈话,因为她表现优异,她的工资提升了一倍。诱惑摆在面前,于是她继续干了一年。

那一年,我不忍心打扰她,只是跟她吃饭的时候发现她跟我聊的经济知识越来越少,而英语培训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。我弱弱地问她:“你以后是想成为英语老师吗?”

她说:“不啊,我学经济的,以后当然会成为经济学家,像郎咸平那样。”

我愣在那里,说:“可是你做的所有事情,都不会让你成为经济学家,你以后只会成为一个英语老师。因为你现在做的一切和经济无关啊。你虽然没有感觉,但是这些东西就隐隐约约地决定着你的未来。”

她说:“不可能,我赚完这笔钱就停下来。物质基础很重要嘛!”

我再次沉默了,只是希望自己说的是错的。

大二那年暑假,很多银行来他们经济系提供实习机会,几乎她的所有同学都得到了offer(邀请);而她,因为忙于工作,竟然连四级也没过,更别说跟经济学有关的证书了,连文化课都挂了两科。而她获得的唯一技能就是怎么逗孩子开心和如何同家长交流。

这个故事的结果还好,因为这个孩子今年毕业已经去美国深造了。但是每次聊到这个话题,她都会告诉我,那段时间她赚着一份不错的工资,但是感觉像温水煮青蛙,一不留神就死去了,而且以为自己很努力,其实是努力地走向一个深渊,却什么也没学到。

大学四年是吸收知识最密集的四年,时间如此宝贵,为什么要去赚钱呢?以后有的是时间去赚钱,却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。学生期间,很正常,它更能给你保存志气和战斗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并且有挑战的事情,而有些兼职是纯粹的浪费时间、浪费生命,剥夺着你的斗志。

我的大学期间,去当过家教,当时特别开心,觉得有钱啦。后来发现除了每个小时赚一百元钱之外,其余的就是拉低智商,浪费了大量的时间。后来干了两周,很快辞职了。

还有一些职业比如说服务、送快递、发传单……这些活每个人都能干,我没有说歧视这些职业,只是你为什么要浪费你宝贵的读书、学习时间,去做这些谁都能做的事情呢?那么你为什么还要继续上大学呢?其实,如果你不读研究生,这四年是你最后密集学习的四年。这四年,你要做的事情很多:你可以不上课,但是你不能不读书;你可以不拿学位证,但是你不能不学习;你可以不合群,但是你不能不交朋友。你以为在大学除了上课,剩下的时间全可以浪费,心想,我不就兼职一下吗,我比在宿舍玩游戏、睡觉好多了。我告诉你,你认为的这些鸡肋时间在度过的同时,有无数的学生正在努力地背单词准备出国,也有无数的学生在图书馆读着自己喜欢的书,他们毕业后,会把这些知识和一技之长全部变成工作的高度,赚到更多的钱。

直到今天,我依旧感谢自己没有被赚钱冲昏头脑,我认为年轻就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地活着,而要更多地去学习、去了解这个世界。几年前,我决定用空余时间学习电影制作:剪辑、分镜头、摄像、特效。于是拍了几部影片后,和优酷合作了《断梦人》。我也很感动,年轻的时候,没有因为不停地工作赚钱耽误了自己的学习,而丧失了这么多可能性。

最后,想认真地跟大家说:那些有工作、有钱人的生活,不要羡慕,因为随着你年龄的增长,迟早会有。但是,那些你有而他们没有的东西——时间、青春,其实格外重要。因此,不要因为干一些无意义的兼职而浪费了大好青春,要知道,这是不值得的。

 

最好的休息

我认识的网络红人A是一个激情四射的男人,感觉他每天都有用不完的时间:写书、讲课、看书、赚钱、参加各种节目,他把自己的时间分割成很多个小部分,今天这个部分干什么,那个部分干什么。这些部分被分割得很细致,以至于每天的时间都不浪费,一年内,他的事业突飞猛进,认识的人也开始越来越多,粉丝数量多得吓人。每次看到他的微博,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竟然是:“你怎么可以同时做这么多事情呢?你不需要休息吗?你是铁人吗?”

他的回答很简单:“做不同的事情,就是休息啊!”
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,今天学习了三个小时的英语,好累。于是,犒劳自己一下,睡了一下午,换来的是晚上的头疼不已,接下来什么事情都无法继续去做。这种事情发生在很多人身上,明明睡了一下午,偏偏不解乏,依旧觉得累,做事效率不高。原因很简单,是因为休息的方式根本不是疯狂地睡大觉,而是换个脑子去做其他的事情。多条腿走路,才是那些高效人士的必经之路。重要的是,他们不比那些天天睡觉的人要累多少。

我的好朋友H的故事是我一直难以忘怀的。我刚开始北漂时,和他一起住了一段时间。那段日子,他自学考研课程,准备年底奋战考研。因为我是英语老师,我身边有很多学生:刻苦的、打酱油的、效率不高的、天才的。虽然我不喜欢把人分类,但是我见过了很多学得很刻苦但是不痛苦的,也见过很多看似学习非常痛苦但最后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学生。好朋友H属于后者。

一天,他做了两个小时的英语题,背了一些单词,翻译了几个句子,累了。他伸了一个懒腰,接着倒在了床上,就像黏在了床上一样无法自拔,打了几个滚,睡着了……我弄醒他,说:“你还考不考研?”

他说:“我休息一下再学。”

他睡了一个小时,起来后,效率低得吓人。书一直翻在那一页,一个多小时,还在盯着那几行看。我走近一看,才发现他已经拿出了手机翻阅着网页。

他考研考了两次,都失利了。有一次他问我:“我是不是已经老了,总觉得睡眠不够,白天困,晚上还失眠,学习效率还不高。”

和他做室友这么长时间,我非常明白,他一天超过十个小时的睡眠,肯定是够的。于是,我告诉他:“你试试不要用睡觉来放松。学累了,去跑跑步。”

在我的号召下,他和我一起办了一张健身卡。那段时间我在努力减肥,于是带着他一起去健身房,他本来疲惫的身躯,在跑得汗流浃背后,精神不仅没有萎靡,反倒忽然变得更加有活力。那天,他学到了晚上十一点,没困。当他做完了最后一道题后,伸了个懒腰,困意袭来,睡着了。那天晚上,他没有失眠,我听到了他的呼噜声。第二天,他给我打电话:“尚龙,去不去健身?”

第二天,他继续跟我去了健身房。

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很累,打不起精神去做一些事情;我们觉得很困,却在床上睡不着。其实,不是因为我们老了,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合理地运用时间。我们的时间如此宝贵,为什么不去规划地用,很多所谓的休息时间,根本不是去蒙头大睡,而是去调整生活状态,换个大脑。睡觉只是众多放松方式的一种,除此之外,我们还有很多方法。

我曾经的一个学生是北大学霸,在考研中,他每天的时间都被自己计划得非常详细,每天英语学了两个小时后累了就开始画画,因为学英语用的是大脑记忆背诵的部分,而画画用的是大脑创作的部分。他画画累了,就继续去背政治。坐累了,他就站起来跑两圈,跑得出汗了就继续学习。他每天让自己的学习不那么单调,生活不那么无聊,虽然考研的日子不会好过,但至少能做到不那么痛苦。

可汗学院的老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:一个成人的集中力也就15分钟。如果我们迫使的话,可以长一些,但是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去换个脑子,继续发挥生产力,这样,坚持下去就没那么难了。

很多人在长跑的时候没有坚持下去,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面只有自己的脚步,那一步步重复的步伐无聊且沉重,不久就会崩溃。一个个坚持下来的,都是把眼睛盯着一路的风景。你看,所谓休息,并不是睡大觉,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添加一些料,变得不一样,变得多彩一些而已。

回到我的生活。在刚当老师的时候,我觉得很新鲜,每天遇到不同的学生,讲的课每天都不一样,去的地点也换来换去。可是时间久了,不愿意备新课,讲的内容一样;学生即使不一样,但反应相同;地点就那么几个。于是,我开始觉得生活特别无聊、枯燥,每天都觉得很累,上完课只想回家睡觉。那段时间,我觉得时间就像上了发条,无奈、无聊且无情。每天虽然忙碌,但是不开心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认识了一个导演系的朋友,他教我写剧本,推荐了一些作品让我去阅读、去学习。后来我考上了青年导演培植计划,成立了自己的“龙影部落”工作室。写的文章也开始被很多人阅读。原来我喜欢一天上够十个小时课,然后用剩下的时间睡觉;现在,我减少了很多上课量,而换了一个脑子去写杂文、写剧本,看书、旅游。也总会有人问我:“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,又写书又上课又拍电影,还充电看书,这么忙,还休息吗?”其实,休息这事儿很简单,换个脑子而已。上课是体力活,上完后,也该动动脑子了,脑子动累了,看看书休息一下,眼睛难受了,听听音乐,坐久了,跑跑步,休息不代表一定要睡觉,其实只是换个脑子去工作而已。

就像一个天天在家睡觉的人,永远不知道在跑步机上的人也有另一种幸福。跑着的人,一直觉得世界是动着的,正能量和安全感差不多,都是自己给自己的。有时候那些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的人,不是他们天生和别人不一样,只是因为他们一直用一颗求知和求新的心去活着。

关于睡眠,每天保证足够就好,一直觉得,好不容易才有的青春和生命,何必浪费在睡觉上呢。

 

优秀不够,你是否无可替代

前些时间我的工作室招人的时候,一个小姑娘笑嘻嘻地进来了。我看了她的作品,很不错,于是就问她:“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?”

她说:“剪辑。”

其实我挺想聘她的,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既刻苦,能力又强,而且预算又不够,矛盾中,我问:“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,比如说特效什么的。”

她说:“我不会啊。”

我说:“那你还会什么?”

她愣住了一下,继续说:“我剪辑很不错的,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。”

那时我非常矛盾,因为她确实很优秀,可是工作岗位已经满了。优秀的人很多,她可以被替代,先来后到,所以我们讨论了一会儿,最后推荐她去了另外的工作室。本来故事应该结束了。可是当天晚上,小姑娘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,问:“我很想加入你们的团队,而且我的能力也不差,为什么不要我?”

其实换成其他人,就不回复了。而我好为人师的臭毛病又出来了,我想了半天,回了一条很长的短信:“小美,我们都看出你很优秀,可是剪辑这项工作你还没有做到极致。虽然我们都看到你到我们这里来后能力会提升得很快,你有超强的潜力,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剪辑师,岗位已经满了。你虽然优秀,但运气不是那么好,可是你知道如果一个人无可替代,他的运气可能就好得多,下次一定要多学点儿能拿得出手的东西,会更好的!告诉你一句话,在以后的学习、工作中,记得,优秀不够,一定要卓越,一定要无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那天以后,小姑娘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。我们经常一起吃饭,直到今天,她已经与大工作室签约了,月薪上万。她的微博个性签名上写着:优秀不够,你是否无可替代。

其实只要你还在读文字,每天没有睡到中午,玩游戏没有玩到半夜,没有喝酒喝到天亮,那么你就是那种正在努力的人,一个一直看着阳光、盯着未来的人,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。可是,为什么一个优秀的人还是被理想的公司拒绝,被自己的梦想拒之门外?因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什么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。毕竟努力的人很多,在大城市,最不缺的就是梦想,最不差的就是优秀的人。可是,你优秀又能怎么样,每个人对于优秀的评价又不一样,既然优秀不够,就让自己无可替代吧。而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: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;二是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。这样的人,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。

北大古生物专业一个女生的毕业照在网上疯传,因为那个系只有她一个人,大家都在调侃她上课肯定不能逃课;有些人在羡慕她,因为她不用愁找不到工作。因为如果社会上只有一个对应的岗位,在没有关系户的前提下,这个岗位非她莫属;如果有两个呢,那么两个单位就会竞争要她,给她更高的薪酬待遇,因为她无法替代。这世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,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,做到无可替代。Bruce Lee(李小龙)去好莱坞之前,有很多武行的高手都在电影中崭露头角,但只有Bruce Lee愿意去美国发展,当时很多武术大师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拼事业。而恰巧那时的美国正发生着影视文化大爆炸,Bruce Lee去了之后,也并不是他的打法比别人都牛,而是因为他是好莱坞武术组的唯一华人,所以,他变成了国际巨星,成为一代大师。其实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,很多都是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,才让自己无可替代的。

几年前我在军校学英语,身边人都觉得我有毛病。记得无数个夜晚我拿着厚厚的英文字典去自习室,在空空的教室里对着墙大声朗读着、背诵着,那时我在纸上写了一句话:耐得住寂寞,才能享受繁华。后来这句话在网上被不停地转发。记得同学问过我一句话:“已经学得很好了,干吗还要继续学?”我说:“好不够,要拔尖才可以。”2010年,我参加了希望英语演讲比赛,经过激烈的角逐后,我拿了北京市一等奖、全国第三名。主持人说:“你是我们这个舞台第一个穿军装的演讲者。”那段时间很多人问我:“在你那样一个环境中,都没人学英语,你为什么要学英语?”我笑笑说:“就是因为没人学英语,我才学的啊。”

我记得,那段时间脑子里面都是如何让我自己变得无可替代的记忆。很感激那段日子,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学英语,才能有了今天自己想过的日子。直到今天,我已经开始一心一意地做工作室,希望未来能拍出更好看的电影。这条路很远,有很多人都在竞争,而我还会继续让自己强大起来,每天进步一点儿,做别人不愿意做的领域,把别人都能做的领域做绝,才能无可替代。

我在英语培训这个行业做了4年,对于这个行业来说,最有名的不是公司高层,也不是工作人员,而是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老师。这些老师一直都是每个公司寻找的。他们有一技之长,是无可替代的。在这个行业待久了,我逐渐明白了,让自己强大起来比什么都重要。

每次读《水浒传》时,都会觉得挺有意思的,那些当年风云江湖的宋江、李逵,最后都没有好的下场。而最后有善终的、被重用的竟然是吹笛子的萧让、刻字的金大坚等这些专才。杜甫留给世界的,也不是他的官职,而是他写的诗篇。因此,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,在这个世界上活下来的利器,其实是一技之长。如果你在体制内工作,决定你命运的是领导的一句话,那么用一技之长活在世界上的人,评价你的是市场给你的相对公平的分数。靠手艺活着,哪怕没有体制内的稳定,但总是活得自在点儿、舒服点儿,而那些无可替代的手艺人,才是每个社会机器需要的必要零件。

年轻人,在学习的路上,不要低着头看书,多去人才市场看看现在社会需要什么专长,上网看看大型公司缺的是什么人,把一技之长磨得无可替代,变成自己喜欢的事业。这一路可能很难受,但是,没有哪个高手在修炼的时候是不寂寞、不难受的,既然选择无可替代的路,那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挨两拳又如何呢?

 

这世上一定有人,过着你想要的生活

这个故事我想从我的一次旅行说起。2011年那个夏天,我一个人开始旅游。一天我到了陕西华阴,天很冷,忽然想爬华山。打了个车去华山后,已经是下午3点,到了华山山脚后,我身上还有一百元的现金,付了钱,师傅疑惑地跟我说:“没见过你这样爬华山的,一个人,不带多少钱也就算了,还选这个时候爬。”

我说:“那应该什么时候爬?”

师傅说:“别人都是晚上爬第二天看日出。你这样爬到北峰,至少4个小时,连索道都停了。大晚上你还没带多少钱,没地方住,也不怕被狼叼了。”

我听得毛骨悚然,看着高大的华山,还是决定了,既然来了,就爬吧。

和别人不一样有一个好处,就是你不用忍受人潮拥挤的交通和人流窜动的景点。与众不同不代表我错了。

那天,我一个人,听着秋风瑟瑟,看着山下的落叶,心里不停地打着退堂鼓。我只记得那条路很漫长,自己走得很快,因为,一个人爬一座山还是会担心有狼叫声或者来几个绿林大盗拿着砍刀,那个时候我能做的肯定就是跪地求饶把身上的七十元钱都给他们。

路边,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翻着垃圾桶。我问他:“大爷,最快多久可以到达北峰?”

大爷没抬头,说:“4个小时。”

我说:“如果我这么年轻去爬呢?”

大爷看我一眼说:“再快也要3个小时吧。”

我告别大爷,戴上耳机,踏上了汗流浃背的登山之路。自己的步伐越来越快,可海拔越高越冷,到了有雪的时候,手机也没有了信号。我依稀记得,有一条特别陡峭的路,几乎是垂直,是要用手抓着锁链使劲儿爬上去的。可是,只要徒手碰到那根链条,就会冻到刺骨,甚至会黏到那里。我看了看自己的双手,犹豫着,究竟要不要爬,可是看看身后,已经爬了一半,回头也不可能了,就像你划船到湖中央:往前不行,往后亦无路可退,还不如赌一把往前走。我正在思考,忽然看着几乎垂直的铁链深处,竟然有一个小姑娘,在努力地行走在云梯的远处。她爬得很慢,但是一步就是一步,很扎实。

半个小时后,我追上了她,她不高,纤瘦的背影扎着一根马尾辫,一个背包,一件运动服,汗水从她脖子上滑了下来。

她的手上,没有手套。小手冻得通红。

我放慢速度,喊:“你好,前面还有多远到山顶啊?”

小姑娘显然是惊住了,看了我一眼,不像是坏人,就笑着说:“爬吧,太在乎终点就失去爬山的意义了。”

那个高度上,温度已经到达零下了,冷风吹着我们的脸,钻进我们的衣领。那段路,我和她一起走的,不快,但是每一步都很扎实,忽然明白其实每段生命,都是在行走,终点什么的不重要,因为都是固定的,唯一不确定的,是行走的方式和路边的风景。

后来我们到了山顶,我算了时间,是2小时45分钟。我们坐在一个亭子边上,我说:“他们说我3个小时才能爬到北峰,我还是突破了他们的预测。”

她笑笑:“他们说的,不一定对啊。”

我拿出一瓶红牛,递给她,问:“你一个人旅游吗?”

小姑娘说:“对啊,我一个人。”

我问:“你不上学吗?”

她说:“休学了。”

其实,能理解,讲课那么长时间,我去过一些学校,教学质量不好,还学不到东西,还不让逃课。有些学生专业知识没学多少,官僚气息倒是多了很多。每次我去这些学校讲座的时候,都会有一个小姑娘或者一个小伙儿指挥另一个小姑娘:你去买一瓶水给老师。我问:“你为什么不买呢?”她(他)说:“我是她领导。”我叹了一口气,心想,如果我在这个学校上学,还不如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,别说休学,退学都有可能。

我问:“那你是哪个学校的?”

可是,她说:“我是复旦的。”

总觉得这么冷的天,不应该有鸟飞过,可是,就在那个时候,我分明听到了鸟叫。

她笑着问我:“走在半路的时候,想过放弃吗?”

我点点头。

她说:“是不是发现自己无路可退了,就只能向前走了。”

我说:“是的。”

她说:“所以,所谓成功学都是假的,所有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,努力才不一定会成功呢。”

我说:“是的,成功学就像现在对背包客的鼓吹,总有一些人会觉得工作不顺就旅行,却不知道一味地追求浪迹天涯和一味地追求朝九晚五是一样的,真正的高手是能很好地调节两者关系的。”

她说:“你是干什么的?”

我说:“我是老师,还是导演编剧。”

我这人就是这样,一讲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,就刹不住车了。其实这样特别傻,因为只有没什么内涵的人才一个劲儿地把自己的故事跟别人讲,可能是当时还年轻,就讲了起来。我讲到了自己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季军,当老师的时候打分最高,军校立功,可是她听得一直在打哈欠。慢慢地,我讲到了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,从军校退学教书一段时间,过两年去美国学导演,她眼睛放着光。

她慢慢地说:“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,容易吗?”

我说:“你觉得呢?”

那天,我听了一个能让我记住一辈子的故事。

这个女孩子半年前休学,在西藏爬过山、在丽江喝过酒、在新疆打过架、在成都吃过辣,这是她的第十一站,后面她还要去很多地方。我问她:“为什么不读完书再旅行,或者假期旅行,这些不矛盾啊,寒暑假再说呗。”

她说:“这么多年,一直是为别人活着,我只想用这一年为自己活第一年。”

我愣住了,安静地听着她的故事。

就叫她小美吧。

小美小的时候跟所有孩子一样,从小就被父母、老师告诉,你的梦想,就是上清华、北大、复旦,虽然自己不知道为什么。

那个时候,她的父母跟她说:“只要你考上名校,你的任务就完成了,剩下的你也就别担心了。”父母都在县银行工作,不说十分富裕,至少能够做到衣食无忧,别人上培优课,她也能上得起;别人参加的课外活动,她也不会因为经济问题失之交臂。她说,自己的生活就是那种很平常的中产阶级生活在安静的摇篮中。幸运的是,她的学习不差。

可是,这世界总是这样,喜欢在你平静的生活中加点儿料,才会让你看得和别人不一样,才能让你不会忘记那些不平淡的日子,才可以让你重新思考什么是生活。可是,对小美来说,这次料,加得太重了。

小美的父亲出车祸当场死亡,肇事司机逃逸,而她的母亲,每日以泪洗面。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大概能描述司机的特征,为了找到那个司机,她的母亲想尽了一切办法,终于发现原来他是当地县里十分有势力的一户人家的公子哥,大到只手遮天。她母亲不停地告状,却看不到希望,逐渐生起两鬓白发,每次去告状都因为最后证据不足被驳回。她母亲无法看到公道,久而久之,走上了上访之路。

一次县领导在他们家拿着一沓钱给她做工作,她拿着钱把县领导打了出去,红红的钞票落了一地,像她的热血。不久,银行把她母亲辞退,公司分的房子也让他们搬走,家里的状况也忽然变得冰冷了很多。

她还小,但读得懂什么是眼泪。她跟母亲说:“妈,等我考上大学了,我要学法律,当律师,来帮你告状。”妈妈笑了笑,跟女儿说:“你一定要考上好学校。”那个笑容里面,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,可是,这希望的目光没有持续多久,很快,就消失了。

小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,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她母亲,她母亲以与父亲同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。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特别邪乎的就是,一些事情的发生,是所有人都无法预测的,而一旦发生,就是那么的巧合。但生活总是这样,把你关在小黑屋的时候忽然让你看到一丝光芒,只要你抓住这丝阳光,顺着爬,就能看到太阳。

这次司机没有逃跑,赔了一笔钱,该判的也被判了。幸运的是,之前那个撞死她父亲的人也在最后被关进了监狱。

小美哭干了眼泪,走进了法律系。她明白的是,接下来的生活,她要自己过了。

我听小美讲到这里,看着她坚强的眼神和冻得通红的脸,心里很酸。我问:“然后呢?为什么休学呢?”

她说,她每天都在学习、工作,因为她知道这个职业很重要,所以学得很认真。为了不耽误学习,又要养活自己,她的工作时间都是晚上,给杂志社写稿子、帮学校做英语翻译。就这样,第一学期,她赚了一些钱,考了全班第一名。

因为自己优秀,又不怎么喜欢跟别人交流,朋友们就喜欢私下打听她到底是何方神圣。室友特别喜欢问她父母是干什么的,她只是默默地说,他们都是银行的人。

其他的人立刻拍大腿,说:“就说嘛,怪不得学习成绩这么好,富二代啊。”

每次听到这里,小美心里就很难受,她不知道这样的撒谎对不对,可是,她明白,幸福就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,不被人另眼相看。

每天忙于学习,还要打工,她逐渐脱离了室友、朋友的生活,她觉得自己孤单,更觉得生活像上了发条一样,看不见天地。每次学习完回到宿舍,就听到宿舍的人冷嘲热讽:“哟,又学习去了,真牛。”

她经常看着远方,夜深人静的时候,泪奔,想自己到底想不想学法律,或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。其实,那种疑问和孤独的背后是一个深刻的问题:何处才是我的家。

那天,她办理了休学,她想一个人出去走走,不管去哪里,只要走着,就好。她背上了背包去了西藏,买了《孤单星球》,查了攻略,出发了。去了那个所有人都想去却腾不出时间去的地方。

当她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的那天晚上,和室友喝了这辈子的第一瓶酒,那天,她的室友说:“你多好啊,可以去旅游了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幸福。我其实也特别想过这种说走就走的生活。”

小美说:“既然是你想要的生活,为什么不去呢?”

室友说:“我不像你家里有钱,我父母都是农村的,等我毕业找一份工作之后再说吧。”

另一个说:“我其实也想这样一年,但不像你学习这么好,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去恶补,休学一年回来啥都没有了,以后还要找工作、找男朋友、结婚生孩子呢。”她说完,就继续看韩剧去了。

小美笑着,没说话。第二天,她启程,那一路,她的目的是未来和远方。我没法知道她这一路遇到过什么,也不知道她将会遇到什么,就像我永远不知道,我的未来会遇到什么。

我只是记得那天,在冷冷的北峰,忽然一股暖流到达了心底。

我蹲在那里,不知道说什么。忽然明白了,这世上,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,这生活,你也能过,你只需要一点点决心、一点点勇敢、一点点希望和一点点的相信。

我没有留她的电话,既然都是江湖人,何必要用世俗的一串数字和一个标签去捆绑住一段相遇。那天晚上,我们靠在一个宾馆的沙发睡着了。第二天我起来的时候,她已经离开,我的身边放着一双手套和一张纸条。

上面写着:追梦若冷,就用希望去暖。

 

《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》封面

购书链接:http://weidian.com/item.html?itemID=1707455824

 

《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》立体封

目 录

Part 1

梦想和奋斗——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

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/ 002

你以为你在合群,你在浪费青春 / 006

以赚钱为目的的兼职,是最愚蠢的投资 / 010

最好的休息 / 015

优秀不够,你是否无可替代 / 020

这世上一定有人,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/ 025

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 / 034

别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 / 040

同事,最熟悉的陌生人 / 047

莫名我就痛恨你 / 052

为什么很多人的新年梦想只是梦想 / 058

都市的冰冷繁华下,需要人心的温暖 / 063

最好的省钱方法,是赚钱 / 068

只要你还能去追,就应该不抱怨地前进 / 074

你总要度过生存期,才能谈生活和梦想 / 079

祝我们在北京都好 / 084

24岁,送给生日 / 090

只是赚钱而已 / 096

Part 2

爱情和承诺——不后悔,就值得

同桌的你 / 104

那些擦肩而过的人,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/ 108

我想告诉你一些故事,让你继续相信爱情 / 113

匆匆那年,只要一起全力过,不后悔,就值得了 / 119

灵魂若无平等交流,感情也就无处可栖了 / 124

面对面分手 / 129

如果能够自由恋爱就尽量不要相亲 / 134

异地恋,如果你肯为对方去减少选择 / 140

别和太爱的人结婚 / 147

越被照顾好的人,越矫情 / 151

所谓感情,就是能有共同话题 / 156

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/ 161

Part3

亲情和友情——下次告别,就再用心一些吧

现在的分别,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/ 168

下次告别,就再用心一些吧 / 174

真心对你好的人,从不会向你证明自己的恩惠 / 180

致那些自私的朋友 / 186

再好的朋友,也经不起你过分的直白 / 192

最好的结局,是我们两个在一起了 / 196

所谓天生的不足,都和自己有关 / 203

夜店里的迷茫 / 209

三只小猪 / 214

最亲的人,最容易忽略他们的感受 / 222

爸妈,我已经长大了,放手吧 / 228

善良的人,运气总是不会太差 / 235

别纠结,学习形式不重要 / 241

Part4

读书——那些毁掉我的书

读书能让人富裕,但不一定能变得有钱 / 248

那些毁掉我的书 / 253

读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感 / 257

Unbroken(《坚不可摧》) / 262